网站整改中

【塞上绿电亮三湘】宁夏中卫段:“三跨”攻坚,领跑里程碑

发布日期: 2025-05-27 信息来源: 张鹏飞 点击次数:

  编者按从塞上荒野到三湘热土,横跨六?。ㄇ?、绵延1634公里的宁湘±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即将竣工。作为我国首条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为依托的特高压直流工程,宁湘±800直流输电工程承载着宁夏“风光”资源与湖南发展动力的相牵。每一基铁塔的矗立,都凝结着跨越黄河、长江、自然?;で仁澜缂赌烟獾闹腔?;每一寸导线的延伸,都书写着湘宁协作、央地联动的创新实践。在工程即将投运之际,宁夏电视台与公司宣传部联动策划,拍摄组千里寻迹,通过“记者探访+专家解读+用户故事+航拍”的形式,展现工程从设想到落地再到助推两地高质量发展的故事,突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突破与生态、经济、民生等多重意义。真实记录工程建设的艰辛,展现劳动者的奋斗精神与工程的宏伟画卷,歌颂新时代电力人的匠心与担当。

  黄河像一条奔腾的巨龙徐徐而来,在宁夏造就了“塞上江南”的繁荣景象。而在距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市,在荒芜与生机交织处,“宁电入湘”工程±800千伏输电线路崛地而起,如长虹腾空,直跨三湘大地。

【塞上绿电亮三湘】宁夏中卫段:“三跨”攻坚,领跑里程碑

凌晨施工跨越银兰高铁。 周序鹏 摄

  “宁电入湘”±800千伏输电线路的施工,从一开始便像是在风沙里书写精密诗篇。中卫段黄河河道里的铁塔基础施工,更是震撼人心的攻坚史诗???4米深的基础桩坑时,降水作业如同在水底凿开时空隧道,24台抽水泵不分昼夜轰鸣,项目部的活动板房成了临时战壕,宁夏送变电公司施工人员昼夜轮流鏖战,困了就裹着大衣蜷在沙袋上打个盹儿。最终,15天完成水下基础桩浇筑。

【塞上绿电亮三湘】宁夏中卫段:“三跨”攻坚,领跑里程碑 

正在进行放线作业。 额尔德尼 摄

  线路竣工验收的那天,宁夏送变电公司项目经理李智旺站在黄河岸边,望着河间98.2米高的铁塔,不由感慨万分:这座钢铁巨人脚下,是宁夏段独有的锚杆基础和微型桩基础,施工难度极大,用直径仅十几厘米的锚杆深深扎入岩层,既减少了对原始地貌的破坏,又在环保与工期间架起平衡之桥。项目部把跨黄河作业当作“一号工程”,每周召开进度研判会,将施工图细化到每颗螺栓。为抢回各种原因延误的时间,项目部把传统“流水作业”颠覆为“三维立体作战”?;∈┕さ幕炷粱刮茨蹋樗游橐芽荚耸渌?;架线设备刚撤离,验收人员已攀上铁塔……

【塞上绿电亮三湘】宁夏中卫段:“三跨”攻坚,领跑里程碑

开展高空走线验收,确保工程“零缺陷”投运。 袁宏彦 摄

  当12月的寒风刚刚吹过戈壁沙漠,中卫段便提前完成导线架设。这场与时间和风沙的赛跑,宁夏人赢了,“宁电铁军”更是在黄河第一跨中显身手、展英姿。

【塞上绿电亮三湘】宁夏中卫段:“三跨”攻坚,领跑里程碑

走线消缺。 张鹏飞 摄

  “宁电入湘”±800千伏输电线路中卫段的施工,堪称一场在刀尖上跳舞的视觉盛宴。施工队长毛志永回忆,针对宁夏段地质复杂、跨越点多的特点,项目部对锚杆基础、索道运输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坚。输电线路需要跨越的既有包兰铁路、宝中铁路等交通大动脉,也有±1100千伏吉泉线等电力大动脉。每次跨越,都像是一次精密的外科手术。

  挑战性最强的跨越,当属±1100千伏吉泉线,需要在两座直线塔之间插入一基耐张塔,相当于在两座山峰间架起一座钢索桥。为确保安全距离,施工采用绝缘绳索吊装技术,将重达12吨的塔材逐段吊起组装。经过连续7天的战斗,才顺利完成任务,为后续架线作业打开了通道。

  跨高铁施工时,“窗口期”被压缩在凌晨12点至4点。这4个小时内,不仅要完成导地线架设,还要与高铁上的电线保持安全距离。跨高铁施工的8个夜晚,成了所有人心中无法磨灭的勋章。虽然是凌晨12点才开始施工,但大家每天都是提前4小时抵达现场,开始准备工作。期间,笔者曾前往采访,看见项目副经理李志站在高铁桥墩旁,月光将他鬓角的白发染成银霜,比照在安全帽上的灯光还耀眼。这位参与过±1100千伏吉泉线建设的老将,每天都坚守在现场,和大家努力拼搏。夜跨高铁那8天,他每天仅睡3小时,但在施工结束后的清晨,仍能逐字核对技术参数。

  宁夏段施工能够顺利完成,也离不开项目部重视人员培训。安全培训、技术培训,李智旺和项目总工周鹏轮流主讲。在班前会技术交底的时候,李智旺还将注意事项罗列出来,以提问的方式让大家互问互答。这套创新法带来的改变超出所有人预期。

  2024年12月20日,随着最后一段导线精准就位,“宁电入湘”±800千伏输电线路宁夏段实现全线贯通,成为该工程途经宁夏、甘肃、陕西、重庆、湖北、湖南六省区中首个完成全线架设的标段,比里程碑计划提前了四个月。



相关链接